课后小感| 那些音符在诉说的情绪
关于食物,在不同的时刻,也许我们会有不一样的选择。如果恰巧桌上放着巧克力布朗尼和山楂冰糖葫芦,你会想吃哪一个?或者还有红烧肉呢,你又会怎样选择?
你将手伸向了布朗尼。为什么这一刻你会想吃甜?那份甜蜜带给你什么?又让你联想起什么场景?
你拿起了冰糖葫芦。为什么是它?隆冬季节里,来一口裹着糖浆的酸甜果子,感受舌尖的甜和舌根的酸融合在一起,是有小时候的味道吗?
又或者你选择了红烧肉,想要一些扎实的食物穿过口腔,划过喉咙,在胃里落定,填饱呼唤了一天的肠胃。
这些选择,如果你仔细去想,可能都会有一些原因。
音乐也是一样。今天音乐疗法的讲座上,Lisa Summer老师说,食物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燃料,而音乐就像是我们精神上的燃料。不同时刻,看到这些食物都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。音符在乐器的演绎下成为波动,震动我们的耳膜,传递进心里,激起了不同的情绪。
想起食禅,我们会细细体会食物和在我们的口腔、舌尖、唇齿下的实相,它们的温度、味道、肌理、质感。音乐也是如此,它穿越我们的时候,扰动了不同的感受。
最近一刻你听到的曲目是什么?静静地回想,在里面待一待。曲子激起了你什么样的想法,一曲结束,你又怀着怎样的心情。伴随着音乐,又唤起了你什么样的冲动呢?
我听的上一首歌是HiM的《Gone With The Sin》,朋友的推荐,听于上课路上。那是北京大雪的清晨,HiM的语调低沉,硬核伴着鼓点,不知怎的想起了Winter is coming,反而让我沉静、平稳,也恰好是课程所需要的状态,还很适合隆冬的季节。
Lisa老师说,对音乐的味口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。成长在一个安静又有礼数的家庭,她也曾经是一个安静的小姑娘。到了青春期,她开始叛逆,很多情绪需要被发泄和表达。然而在那样一个家庭中,大吼大叫的Lisa是不被允许的,不过,用乐器发声,哪怕躁得天响,都是可以的。所以她吹起了跟自己一般大的圆号,听起了摇滚,发现在音乐里找到了情绪的出口。音乐就像她的第三位家长,包容她,承载她。
通过音乐自我疗愈的能力,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——听豆瓣FM的时候,不喜欢的歌曲知道丢进垃圾桶;哪怕是红心曲目,在状态不适合的时候也会快速过掉听下一首。至少对我来说,金属、摇滚让我的愤怒、不耐烦有了出口,民谣平缓了我的情绪,纯音乐给我带来平静,唱诵和佛经让我得到净化,感受到神性。同一类别中不同的歌手、音乐家凑出的曲目,都会让我有不一样的体验,只不过很少这样细细思索罢了。
那么,对你而已,最近在听的是哪一曲?又勾起了你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呢?你愿意的话,可以评论留言与我分享哟~
晚安,早安
公众号:TheFool
长按识别二维码,轻松添加关注
感谢分享 :)